【垂緌饮清露什么意思】“垂緌饮清露”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《蝉》一诗,全诗为:
> 本以高难饱,徒劳恨费声。
> 五更疏欲断,一树碧无情。
> 薄宦梗犹泛,故园芜已平。
> 烦君最相警,我亦举家清。
其中“垂緌饮清露”是诗中的一句,意蕴深远,常被用来形容高洁之士的品格与生活状态。
“垂緌饮清露”字面意思是“垂下的帽缨(或指蝉的触须)在啜饮清甜的露水”。这里的“垂緌”原指古代官员帽子上的装饰,象征高官显贵;但在此诗中,作者借“垂緌”比喻蝉的触须,表达一种高洁、清雅的生活方式。“饮清露”则象征着不食人间烟火,只饮自然之物,寓意高洁、清廉、不慕荣华。
整句诗通过蝉的形象,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,也寄托了对高尚人格的追求。
表格总结:
词语 | 含义 | 诗句出处 | 作者 | 意象 | 寓意 |
垂緌 | 古代官帽上的装饰,象征高官显贵;此处借指蝉的触须 | “垂緌饮清露” | 李商隐 | 高洁、清雅 | 象征不慕荣华、清廉自守 |
饮清露 | 饮用清甜的露水,象征不沾尘世、超凡脱俗 | “垂緌饮清露” | 李商隐 | 自然、纯净 | 表达高洁志向与生活态度 |
内容说明:
此句并非单纯描写蝉的习性,而是借物抒情,寄托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叹与对理想人格的追求。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,虽有才华却不得重用,因此借蝉自喻,表达自己虽身处困顿,仍保持清白操守的心志。
通过“垂緌饮清露”,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诗意的自然景象,更感受到一种精神层面的坚守与追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