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陆游书愤》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一首抒发爱国情怀与人生感慨的诗篇。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和国家命运的回顾,展现了诗人对理想未竟的深深遗憾以及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。
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事业,但因屡遭排挤而未能实现抱负。在《书愤》中,他回忆年轻时的豪情壮志:“早岁那知世事艰,中原北望气如山。”那时的他满怀热血,渴望驱逐外敌、收复失地。然而现实却让他饱尝挫折,“楼船夜雪瓜洲渡,铁马秋风大散关”描绘了当年战斗的场景,也暗示了这些努力终究未能改变山河破碎的局面。
诗人在晚年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岁月蹉跎带来的无奈。“塞上长城空自许,镜中衰鬓已先斑。”这里借用南朝名将檀道济“万里长城”的典故,表达自己虽有报国之志却无从施展的悲哀;而“镜中衰鬓”则直观地反映了时光流逝给自己带来的苍老容颜。最后两句“出师一表真名世,千载谁堪伯仲间?”则高度赞扬诸葛亮忠心辅主、鞠躬尽瘁的精神,同时流露出对自己命运的无限叹息——能够像诸葛亮那样得到后人铭记的人实在太少了!
整首诗情感深沉而又激昂,既体现了陆游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,又饱含着他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。它不仅是一首个人情感的宣泄之作,更是那个时代无数仁人志士共同心声的真实写照。通过这首诗,我们得以窥见陆游复杂而丰富的心灵世界,同时也感受到中华儿女亘古不变的家国情怀。